粤ICP备17044354号-3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468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越边境作战辛柏林雷达被袭事件

[复制链接]

2713

主题

2789

帖子

279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7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20-3-10 16:40:3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h* {* g, I% H4 b% q# b* l) D* M1984年中国从瑞典和英国各进口一台“辛柏林”迫击炮侦察雷达,这在当时属于最先进的炮兵侦察武器,其中一台配属到中越边境,用于侦察越方炮位,后被越军特工队袭击损毁。此次袭击,引起中央军委的震怒,该事件也成为中越边境大规模秘密侦察轮战的导火索。雷达被袭事件的细节,各种传说,有好几个版本,考证了一下,本文最接近实际情况,供网友阅文时对照参考。
  D$ f7 D4 o1 z" o& M7 ^* D
8 q$ H4 G; k, l4 p/ n
% E( O; ^, D/ M+ z% i
0 k. C& D1 `3 O' \  1984年4月,我军收复了云南边境的老山、者阴山等骑线点阵地,开始转入防御。当地地形复杂,高低落差大,因此越军使用最多的重火器就是迫击炮。越军经常利用地形,制造假目标、假发射点,诱使我军浪费炮弹。以至于我军上报的摧毁的迫击炮数量已经超过了敌军装备的数量,但敌军仍在继续向我军开炮。我军也经常派炮兵侦察人员携带观瞄通信器材潜入敌人后方为我炮群指示正确的目标,并取得了一些效果,但炮兵侦察人员也要冒很大的风险。5 ~. T* P; M2 e0 A. y; d( I. P( A
/ O" x8 ^' Z' s3 |
  我军把从英国进口的一台“辛柏林”炮位侦测雷达(时价十几万美元)部署到了前线。“辛柏林”(Cymbeline)是一种近程的迫击炮侦察雷达。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在英国和联邦德国军队中服役,对81毫米迫击炮的探测距离可达10公里,对120毫米迫击炮的探测距离可达14公里。通过探测敌迫击炮的弹道并进行解算,就可以精确判断出敌军迫击炮阵地的位置,从而引导我军火炮进行反击,打得越军很是狼狈。8 l$ B/ E  F% \. t/ y4 c4 ]
( q: M3 q; V- ?6 s9 l' N  n9 d

; A$ F7 S- j' }3 |+ R. X2 l4 Y  D" G/ i0 Q
  越军为了夺回老山战区的战场主动权,策划了所谓的“84-MB-北光”计划,企图以加强师规模的兵力再度抢占老山等边境骑线点,在越军的大规模反扑前后,越军特工队很是活跃,经常潜入我境执行破坏、袭扰任务,袭击军事目标、绑架边民,“辛柏林”雷达被袭事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 E" i. [3 w! f! x! S( o: Q# S, J, t5 g& M
  1984年7月4日晚23时许,越军821特工团406营7连一个排从1134高程点两侧垭口潜入我境,尔后以逐点观察、逐点推进的方式,于5日拂晓行进至预定集结地——白石岩山洞潜伏。5日敌对白石岩地区诸阵地进行了一昼夜的抵近观察。6日0时30分左右,除留一个组在白石岩山洞担任警戒和接应任务,余敌编成4个小组秘密接近目标区,分别以一个组袭击我160迫击炮阵地和陆军第41师第122团9连3排。另二组从左右翼偷袭我昆明军区(现已并入成都军区)炮兵仪器侦察营的“辛柏林”雷达阵地。2时30分,敌同时开火,2时40分行动结束,我亡10人,伤49人,敌亡1人,伤10人。敌完成偷袭后,各袭击组沿原路线撤退至白石岩山洞,对伤亡人员稍做处理后,于当日6时前按原渗透路线撤至境外。
! z8 N- y+ }/ s5 J# m% a6 e6 K" d2 c5 T

  X+ J7 W" `: F4 K
3 ]5 K/ v, W' \( c2 b  事后查明,由于战场管理不严,事发当晚,换岗的哨兵叫醒该上岗的战士后就去睡觉了,但该上岗的战士答应一声又睡过去了,这是敌特工队可以顺利溜进来的重要原因。此次敌人的破袭行动无论从战斗准备、战术手段还是对武器的运用来看,都堪称特种作战的经典之作,敌人破袭的时候只使用手榴弹、定向雷、单兵火箭和塑性炸药等爆破武器,不仅给我人员和技术装备造成较大损失,也隐蔽了作战企图,我军阵地人员直到当日6时还以为爆炸声只是敌人的炮击。
( l. I. _  V, n7 y) V0 C8 s% o5 f4 ^* @/ k$ B; X5 i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7044354号-3  

GMT+8, 2024-5-19 13:08 , Processed in 0.080822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